糖尿病有兩種:
一種是第一型, type I DM(T1DM), 原因是胰臟裡面的胰島細胞, 受到病毒或是免疫細胞攻擊而死亡, 使得體內沒有胰島素Insulin 可用, 病患必須終身施打insulin, 患者以児童為主, 不過只佔台灣5% 總糖尿病人口而已, 今天不提
大多數(95%)的糖尿病, 是所謂的 type II DM(T2DM), 胰島素的分泌是正常, 甚至過多的, 病因是全身的細胞, 失去對胰島素所下達命令的服從度 (所謂的 insulin resistant), 造成血糖過高; 這是今天要談的重點
先說胰島素的功能吧:
比方說, 早上吃了一塊麵包+豆漿, 到了胃裡消化, 再經過酵素分解後, 變成了葡萄糖, 就由小腸吸收進入血液裡面, 準備運到全身, 供應細胞的營養;
重點來啦: 葡萄糖進入血液裡, 那血糖不就一路漲停板了? 不會的! 因為, 身體感應到血糖升高後, 胰島細胞開始會分泌適量的insulin, 這個胰島素就會把相關細胞上面的 ” 門gate “ 打開, 讓這些葡萄糖可以進入肌肉, 肝臟, 腦, 脂肪細胞, ,轉化成肝醣或脂肪存起來 (就好像薪水發下來, 一部分作生活費, 一部分定存, 一部分買保險, 基金….等)
type II DM, 由於細胞失去對胰島素所下達命令的服從度, 所以胰臟往往會分泌更多的胰島素(一巴掌不聽, 三個巴掌該聽話了吧?), 可惜, 細胞還是(一元皮皮) 的打混, 於是, 血糖就升到400, 500, 甚至上千, 等到幾小時過去後, 細胞終於大夢初醒趕快工作, 可是, 因為之前的胰島素太多了, 血糖往往會瞬間跌停, 甚至低到只剩60,
所以, 早期type II DM 胖子的症狀, 常常是上午11點 或下午6點時, 冒冷汗手發抖人發飆; 也因為低血糖, 等到吃飯時餓昏頭了, 一定是大吃一頓, 飯後兩小時血糖又高到500, 如此惡性循環不已
糖尿病會有甚麼症狀與影響?
前面提過, 飯前冒冷汗手發抖人發飆(低血糖, hypoglycemia), 是早期T2DM最常見的症狀, 至於血糖高到400, 往往沒有任何症狀, 頂多是口渴多尿
低血糖, 會立刻岀人命的, 不過放心, 你一定會本能的去找甜甜圈來吃, 所以免驚
血糖高就麻煩了, 症狀不明顯, 人一定不注意它!
問題就岀在這裡: 超過200以上的血糖, 它就會走不正常的代謝路徑 ( 就像男人沒把薪水全部交給老婆的話, 口袋超過2000元, 一定出事!
), 這個不正常的路徑, 會產生很多的毒性物質, 總稱AGE (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 ), AGE會造成全身微小血管內壁與神經的破壞, 因此七到十年後, 跟血管神經有關的併發症就一樣樣跑出來了:
中風, 視網膜病變失明, 心肌梗塞, 腎衰竭尿毒, 陽萎六點半, 腳神經麻痺, 末梢循環阻塞…
反正總歸一句, T2DM就是小熊的BEST FRIEND啦, 所有內科醫師, 都要靠DM來 “嘆夾”, 沒有糖尿病, 小熊就要改開TAXI 啦
糖尿病在台灣多嚴重?
19歲以上人口, 盛行率約9.2% ( 沒錯! 10個就有一個 )
45-65 歲, 盛行率約15%, ( 7 個就一個 )
65歲以上, 盛行率達 28.8% ( 意思是, 合同練習大會的 motodachi, 4個就有一個DM! ) --- 以上是國衛院2008資料
可以看出來, 愈老細胞就越皮! 所以有一派理論, 說糖尿病只不過是老化的自然現象而已, 沒啥好大驚小怪…
不過請注意, 台灣1993年的統計資料, 65歲以上DM盛行率才13.1%, 短短15年, 飆了220%, 問題出在哪裡?
問題, 就出在您吃了過多容易老化的食物了(雞鴨魚肉奶蛋)!
甚麼食物不易老化?
沒錯, 恭喜您又猜對啦! 套句角川亨劍友的話: 小熊又要叫大家吃草啦…..
今年五月份的知名期刊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一篇論文就指出:
把肉食者, 糖尿病的風險當作100% 的話….
每週2-3天不要吃肉, 風險下降為72%
魚素食者, 風險下降為49% ( 一半了喔 )
蛋奶素, 風險下降為39%
蔬食(吃草的啦), 風險只剩下22%!
熟悉日本文化的朋友一定知道, 武士階級的飲食, 其實很像魚素食, 甚至, 是接近蔬食 (near vegan), 電影[武士的一分], 木村拓哉吃的, 不就是天天無肉日嗎
?
原來, 幕府時代的觀念, 認為四隻腳的東西是不乾淨的, 只有賤民(穢多)才會去吃豬牛羊….
武士道精神, 講究的是嚴格的克己自律, 因此, 大多數samurai的飲食, 幾乎等同於蔬食, 會大吃牛肉豬排, 那是明治維新, 武士道式微以後的事情了,
影響所及, 老一輩的日本人, 仍舊有 ”大魚大肉毫無節制的吃, 是一種失德” 的情結, 直到2009年, 日本仍究是全世界平均壽命最長的國家!
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糖尿病?
前面提過, T2DM是細胞變老油條了, 所以, 它不會一天就突然皮的, 就像您也不會一天就變成範士八段的…要分三階段:
1. 空腹8小時後, 血漿血糖值 < 110mg/dL,
這個正常, 細胞還很年輕
2. 空腹8小時後, 血漿血糖值在110~125之間的, 叫空腹血糖異常 ( 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IFG )
或是, 吃下75公克葡萄糖, 兩小時後, 血漿血糖值在140~199mg/dL, 叫葡萄糖耐受不良(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IGT)
有這兩種現象之一, 代表細胞已經開始皮了…. 恭喜, 鍊士六段啦, 根據研究, 繼續練下去, 每年有10%機會升到八段
3. 空腹8小時後, 血漿血糖值仍超過126mg/dL,
或是任何時段, 血漿血糖值超過200mg/dL
或是吃下75公克葡萄糖, 兩小時後, 血漿血糖值超過200mg/dL,
恭喜, 升八段, 確定是糖尿病了!
4. 當然, 常常飯前冒冷汗手發抖人發飆, 飯後口渴, 多吃多喝多尿, 肚皮太大 ( 男生> 35.5吋, 女生>30.5吋 ), 體重過重(BMI 男>28, 女>26) 大魚大肉暴飲暴食, 都代表您是個人才, 將來鍊六範八的機率, 會比民間人士多30~60 %
萬一, 已經練六, 甚至教八, 要怎麼辦?
先記下這個控制的順序: 飲食 > 運動 > 藥物 > 打針
1. 飲食:
要少吃甜的, 油膩的, 要吃少一點, 要吃清淡一點 ----- 以上這些叫做廢話屁話,
如果講這樣就有效, 65歲以上人口, DM不會4個就1個啦,
家裡面有DM的都知道, 除非拿條4個0 nylon線把他嘴巴縫起來, 不然你別想控制老人家的嘴吧; 如果你有吃過醫院煮的糖尿病飲食餐, 你也應該會覺得: 如果吃這樣可以延年益壽的話, 我寧願大吃大喝三年就去死…..
難道沒有解嗎?
有啦! 恭喜您, 又猜對啦, ------“吃草”啦
全美國研究糖尿病出名的華盛頓大學, 2006年在 Diabetes Care 期刊上, 曾經發表一篇研究:
T2DM 病患, 一組乖乖吃生不如死
的標準糖尿病飲食
另一組蔬食組, 愛怎麼吃就怎麼吃
, 就記得: 高油脂不吃, 高精緻甜點不吃, 有媽媽鼻子眼睛的不吃, 其他的東東, 隨你吃到飽!
結果很妙, 吃到爽
的草食組, 降血糖, 降血脂, 降體重, 甚至降尿蛋白的效果, 通通比標準糖尿病飲食來得佳! 而且, 草食組病人的滿意度配合度, 都比標準糖尿病飲食組好
2. 運動:
吃飽30分鐘後, 趕快去做會用到大肌肉的運動, 例如散步, 居合, 劍道型; 這些運動, 65歲以上仍然很適合, 可以把多的血糖迅速帶到肌肉細胞裡面儲存, 有效避免血糖超過200以上
3. 藥物:
控制血糖的藥物很多, 這已經牽涉到很專業的內容, 在此不多提, 就記得, 70% 的早期糖尿病, 光靠蔬食+運動, 就能不必吃藥了!
4. 打針:
萬一, 血糖值控制不下來, 就要靠打胰島素來協助了, 很專業的內容, 在此也不多提, 只釐清兩個觀念:
糖尿病患後期, 胰臟分泌insulin的能力也會逐漸衰竭
打insulin, 不會像打嗎啡, 一打了就終身戒不掉, 如果蔬食+運動+藥物配合, 多數T2DM病人, 只偶而需要打胰島素的
劍道場上, 看著不少原本帥氣的型男美女國手們, 逐漸變成了三高族群的水桶腰, 身為專業醫師的小熊, 真的是說不出的擔心與難過, 得了”劍癌”卻無法再揮劍的痛苦, 令人心酸不捨
但願劍友們 (尤其, 眮塞不太進去的….
), 從週一無肉日做起, 不但能保護地球環境, 更確保您70歲仍然一尾活龍, 繼續在檜木地板上"走跳”
祝 所有劍道人 平安 健康 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