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谷口安則範士九段 因為腎癌, 以88歲高齡辭世
癌症, 可說是國人第一大殺手, 不少劍道家 ( 如 野間 恆, 中村太郎, 龍澤光三, 堀田國弘諸位師範, 及國內的前理事長 謝德仁範士…等 )也都是因為癌症逝世
癌症的可怕不必細述了, 又轉移又突變, 拖拖拉拉的, 簡直跟凌遲一樣!
正常細胞好端端的, 怎麼會變成癌細胞呢?
起初, 是因為DNA受到了致癌因子的影響, 使得正常細胞變成不正常細胞(Atypical cell), 這叫癌症的啟動期
致癌因子有哪些? 例如先天缺陷(乳癌基因..等), 老化, 病毒感染(B,C肝炎..等), 環境因素( 多氯聯苯, 戴奧辛, 黃麴毒素, 二手菸, 輻射線…….), 總之, 多到數不完
不正常細胞多久會變成癌細胞?
答案是: 很久很久, 且幾乎沒有機會….根據生物模式推算, 一個人一天大概就可能有好幾萬個不正常細胞產生, 但是, 我們的免疫系統, 會派出各種殺手, 把這些壞胚處決, 不然, 十條命也不夠死
只有很少的漏網之魚, 會一步步的”大尾” 起來, 變成準癌細胞(pre-cancer cell), 癌細胞(malignant cell), 接著開始型成腫瘤(tumor), 入侵(invasion), 轉移(metastasis), 這就是癌症的促進期與發展期
到了這個地步, 身體的免疫系統要幹掉它就很吃力了, 只好引清兵入關, 於是有了開刀, 化療, 電療, 標靶治療, 吃草藥….等等花費金錢又痛不欲生的治癌方法
問題是, 誰讓這些漏網之魚”大尾” 起來?
答案是: 促癌因子
根據近20年來的動物實驗, 人體實驗, 與流行病學統計, 最普遍也最強力的促癌因子, 就是古早醫學界認為最營養的動物性蛋白質(雞鴨魚肉奶蛋都算)
除了動物性蛋白質以外, 動物性脂肪, 肥胖, 負面悲觀, 不曬太陽也是促癌因子
有促進就有抑制, 抑癌因子又是哪些呢?
植物性蛋白質, 膳食纖維, 抗氧化物(如 Vit-C, 胡蘿蔔素, 茄紅素…), 運動, 樂觀, 這些都是研究結果認定的抑癌因子, 巧合的是, 這些東西大多只存在於植物裡
那癌症發生的關鍵是啟動期, 還是促進發展期? 或者說, 是致癌因子, 還是促癌/抗癌因子?
來看一些有趣的實驗:
1991年, 營養學界的範士九段, 康乃爾大學的T. Colin Campbell 教授, 在Journal of Nutrition 發表了一個老鼠的實驗, A組老鼠吃低牛奶蛋白飼料, 不過添加很多黃麴毒素, B組則是吃正常含量(20%)的牛奶蛋白飼料, 不過添加了一點點的黃麴毒素, 一段時間後, B組老鼠100%全部得肝癌, A組則幾乎沒事
有人提出懷疑, 是否高蛋白飲食都會促癌?
Campbell 教授發表了另一個研究, 20%牛奶蛋白, 20%小麥蛋白, 5%牛奶蛋白三組老鼠來比較, 結果20%小麥蛋白這組, 安全性與5%低蛋白這組一樣安全
也有人想到, 得了癌症後, 減少動物性蛋白質的量, 結果會怎樣?
1997年, Campbell 教授在肝臟研究權威的期刊Hepatology, 發表一篇非常有名的研究:
帶有B型肝炎的老鼠, 給予6%, 14%, 22% 的牛奶蛋白飼料
八個月後, 產生肝癌的比率, 依序為15%, 55%, 64%
22%牛奶蛋白飼料這組, 如果一發生肝癌, 趕快把飼料改成6%低蛋白, 結果癌細胞99%消失了; 甚至到了肝癌末期才把飼料改成6%低蛋白, 癌細胞還是減少了75%
2008年, 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 也有丹麥發表的, 25000位婦女七年的飲食追蹤: 肉, 特別是紅肉與煙燻肉, 大幅提高乳癌的風險, 每天多吃25g的肉, 乳癌風險立刻增加8%, 意思是吃一個麥克堡(100g牛肉), 乳癌的風險增加多少?1.08*1.08*1.08*1.08=1.36, 提高了36%!
1995 迄今, 陸續也發現了牛奶會提高攝護腺癌與卵巢癌的風險, 牛肉豬肉, 則與肺癌, 淋巴癌, 大腸癌有關
2008年, 美國國家科學院(相當於我國中研院)官方期刊PNAS, 加州大學的Dean Ornish 教授, 發表了著名的癌症研究:
30位攝護腺癌病人, 接受三個月的全植物性飲食(所謂的蔬食, vegan diet, 日本語叫菜食, 雞鴨魚肉奶蛋都不吃, 只吃植物)
三個月後, 分析癌細胞的基因表現:
48個抗癌基因被活化, 453個致癌基因關閉了!
答案很明顯了:
癌症的關鍵不是致癌因子 ....
促癌/抗癌因子, 也就是吃動物或是吃植物, 會決定您體內癌細胞的命運!
台灣地區10大死因, 癌症從民國70年起, 已經27連霸了
原因非常簡單: 經濟富裕了
60年前, 一年只有三節有肉吃
40年前, 初一十五有肉可吃
20年前, 終於發了, 每天都有肉可吃
今天, 早餐有漢堡加蛋, 中午有雞腿飯排骨飯, 晚餐有牛肉麵刷刷鍋, 點心還有茶葉蛋牛奶鹽酥雞
有這麼多促癌因子的資助, 再小尾再俗辣的atypical cell, 都有機會變成縱貫線的大咖!
劍友們, 防癌不必再擔心輻射屋, 焚化爐, 基地台, 二手煙, 發霉的花生…..了, 這些致癌因子都不是癌症發生的關鍵
您的筷子夾起了甚麼, 才是關鍵!
劍道放兩旁,(許)醫師擺中間!!!頂禮膜拜中......受教了!
回覆刪除[版主回覆10/08/2009 18:13:25]修學長您好:
賣拜啦...
其實, 真的有很多飲食的觀念近30年有了很大的改變
可惜的是, 醫界的主力放在治療疾病, 對於預防養生著墨甚少 (況且, 提倡養生不是跟自己荷包過不去嗎)
謝謝您的鼓勵, 我會陸續公佈一些數據給劍友們參考, 目的很單純: 希望大家90歲時還能穿起護套對砍.....
『保全性命以報效君王』
回覆刪除小熊前輩:
回覆刪除很抱歉,我並不是學這個領域的,所以會問一些很簡單但應該是自己腦筋轉不過來的問題。也知道素食的諸多好處,常常和茹素的同學一起去吃飯。
前面的科學數據都相信與理解,只是看到最後的結論時,反而想不通,照這個理論的話,「肉食性動物」不就早該滅絕了? 還是動物試驗上「肉食性動物」罹癌的比例的確遠超過「草食性動物」,只是.....(不知道原因),所以還沒滅絕 。(ex:人造的化學調味料更毒??)
前輩,我是真不懂,也不知道這問題是否已有定論,只是很好奇而已,希望不會冒犯到您。
[版主回覆10/14/2009 16:07:01]Bruce 劍友您好:
您對這個議題有興趣, 我高興都來不及了, 怎麼會感覺被冒犯呢? 您太客氣了
您說得對, 動物實驗與流病研究, 都是動物性飲食的罹癌機率高
但是, 每一種動物的壽命, 決定性的因子就很多了, 所以, 跨物種間是不容易比較的
只能說, 同樣拿猴子來比的話, 吃植物性飲食的活比較久,
但是要拿猴子來跟豬比, 就很難了, 因為天生的壽命就不一樣
有一本書, 強烈推薦給您, 叫(救命飲食, 柿子文化出版)
美國康乃爾大學的 T colin Campbell 教授寫的, 探討的就是飲食與疾病的關係, 深入淺出, 値得再三閱讀
國內的推薦人, 就是貴校附屬醫院的 前 林芳郁院長
也恭喜您昇段啦
小熊醫師:借分享喔。謝謝!!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