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8日 星期五

審判案例-2

此例為2009年14wkc男子個人賽準準決勝(八爭四), 日本對上韓國的比賽

此役可說是本次14WKC 第二受爭議的一場比賽, (最受爭議的, 當然是男子個人決勝啦), 從youtube 上的討論區就可以看出大家熱烈討論的程度了

很巧的是, 兩場比賽, 都有我們台灣來的老師參與其中審判! 算是台灣之光吧

先看影片吧:


 

關鍵在最後20秒, 之前雙方難分難捨, 誰贏了就是世界前三啊! 打來是異常保守
結果, 日本的選手利用交劍進貼身時, 抓住韓國選手的習慣, 打了一記結實的逆眮(yagu-dou),
但是, 在殘心時, 不知是重心不穩踩個踉嗆, 還是看到沒有一個審判舉旗, 韓國選手又餓狼撲羊的追來, 嚇得腿軟....
總之, 在跌倒的瞬間, 被韓國選手補上一枝機會好, 但不太結實的面, 此時, 副審之一來自台灣的裁判率先舉韓國, 接著, 主審也跟進舉面, 但另一位副審, 則堅持面無效搖掉(不是無意見哦), 結果, 日本選手萬般無奈下, 接受了這個判決

來個選擇題好了, 若是您的裁判, 您會判誰得分?

1. 日本的逆眮(yagu-dou), 畢竟膠著那麼久, chance 難得, 打得又結實, 殘心差了點, 若是以徐醫師的有效打擊三分法, 30 + 30 + 15 = 75, 可以要了啦, 不然要打到天亮嗎?

2. 韓國的追擊面,  dou 雖被打到, 但是如此軟腳蝦般的殘心, 又被補一枝馬後炮, 可以算得分啦

3. 都不能要, 因為又不是預賽, 實力如此接近, 贏的就是世界前三了, dou 殘心不完美, 就不可要, 而韓國的面, 是抓住人家正在做殘心時偷打, 部位又不結實, 一來一往, 應該互無輸贏比較合理

說正格的, wkc 的裁判, 尤其是攸關名次的場次, 還真不好幹!

偏向日本的話, 給韓國美國加拿大.....一堆國家罵到臭頭, 不小心就身敗名裂了
判日本死的話, 萬一給抓到小辮子, 以後別想FIK/AJKF 的大老給你好臉色看, 以後再也別想來WKC....裁判難做啊!

2009年9月16日 星期三

好部落格分享

俗話說: 外行看熱鬧, 內行看門道


在此向劍友推薦一個兼具熱鬧與門道的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allan0513/


 


這是台南的劍友  角川亨 到江戶接受劍道美容手術的經歷


熱鬧在於, 各大門派的名師, 在角川劍友的妙筆下, 彷彿歷歷在目


門道則是: 角川劍友的各種疑難雜症, 看那些八段名醫們開的藥方, 相信網路上不少已經在懸壺濟世的劍友們, 看了想必心有戚戚焉


2009年9月12日 星期六

審判案例-1

案例是今年2009-9-5 第48回東京都劍道選手權 決勝戰  原田 悟 選手 vs 內村良一 選手

之前兩人已經打了10分多鐘, 影片只有最後的五分鐘
關鍵: 最後內村選手跳面, 原田選手抓出端手, 三位裁判都判內村面得分....先看全劍聯youtube上的影片吧



可能不少劍友認為應該採原田的kote, 起碼youtube上就有些評論支持kote...

以下幾點理由, 支持men應該可以要, 而kote 不能要:

1. 出劍時, 雙方距離已經算深了, kote 在這樣的距離, 除非是後退打, 否則太深的機會很高, 原田選手這支面, 就是打在內村選手的上臂, 太深了

2.刀向的問題: 原田選手這支kote, 沒有[斬切]的動作, 有[挖冰淇淋]的嫌疑, 就算打中kote, 也是挖下一層皮而已, 現場三位審判員毫不猶豫的採面, 應該是根本沒有打中kote的ㄅㄛ一聲有關

3.殘心問題: 這個kote, 歪頭翹屁股, 竹刀還彈回打中地上, 我相信, 準七段的原田老師回去後, 少不了師範主席的一頓排頭, 畢竟嚴師才出高徒嘛!

4.內村選手的面, 嚴格來說, 斬切的力道稍嫌不足, 但是已經打15分鐘了, chance 又抓得不錯, 連原田選手歪頭的角度都算得到, 是可以要了啦

看一下照片:






 我們北醫的大學長, 桃園的徐恒雄醫師曾經說過:

其父親  範士九段 徐銀格醫師 的年代, 日本那些戰前派的高段師範就強調, 劍道的基礎在面, 技術難度最高也是面, 所以, 從[隱惡揚善]的角度, 審判員應該要盡量鼓勵選手打面為主!

因此, 戰前派的觀點: 歪頭扭腰, 拐瓜劣棗的姿態下躲面, 就算僥倖只被打中面金(鐵框), 側面耳朵, 甚至是肩膀, 都應該要判面得分, 否則會劣幣驅逐良幣, 沒有人願意堂堂正正的比賽了, 只要縮成一團, 歪頭扭腰, 要不輸還有困難嗎? 如此一來, 劍道就沒救啦!

至於kote與dou, 尤其是kote, 距離較近又好打, 應該要提高它的得點基準, 沒有正確的出招距離, 正確的刀向, 夠力道的斬切, 優美的殘心, 不可以輕易的給kote 得分

很可惜, 這個概念, 除了徐醫師已外, 國內只有不多的高段師範也同意這個論點

結果是國內的大小比賽, 一堆摸到的, 刮到的, 挖到的kote滿天飛, 甚至某劍道新興強豪縣市的代表隊, 從男子到女子, 前鋒到主將, 全部以這種亂揮亂打, 既無劍理, 也毫無章法美感的kote 為絕技, 偏偏裁判不知有心還是無意, 全部都採, 比賽得了好名次, 更是認為路線正確.....走火入魔都不知道

所謂[愛之適足以害之], 裁判如此寵愛的下場. 到了WKC後, 國外誰會要你這種拐瓜劣棗, 結果當然是從頭輸到尾, 慘不忍睹!

全劍聯刻意把此片放在其官方網路上, 讓全世界的劍道人評論, 背後的微言大意, 值得我輩劍道人, 好好深思: 國內的劍道要何去何從?

繼續這樣下去, 世界前三強的美名, 何日再得返? 難道要像之前, 4,5,6,7回WKC, 再一次連續12年緞羽而歸嗎?

2009年9月8日 星期二

14 WKC 女子決勝戰

女子劍道, 日本還是領先韓國一大段水準, 不像男子, 和韓國伯仲之間而已 ( 特別聲明, 是指國家隊的水平, 不是兩國總體劍道水平, 別誤會啊)

不過若是嚴格來看, 日本也只有主將與副將, 有打出[日本味]的劍道, 前面三個, 基本上還沒有[轉大人]徹底, 打起來混雜有[竹棍運動]的感覺

韓國劍道, 有他的獨特點: 譬如說, [Hajime--開始], 韓國kumdo對於攻, 不把重點放在這邊, 真正的攻擊發起線, 是在進貼身分開一步時, 才開始下起[西北雨]

基本動作, 也是一人一把號, 各吹各的調, 反正能抓到老鼠的都是好貓啦

欣賞由 kendoworld 放在youtube 上的影片吧, 欲看高畫質影片請按youtube 螢幕右下角 HD 處



先鋒




次鋒




中堅




副將




主將


2009年9月1日 星期二

劍道的G點 G-SPOT

劍道的G G-SPOT 

傳統女性生殖醫學的認定, 女性只有陰核高潮, 直到1950年代, 才有人提出G-spot 的理論, 改變了醫學界的觀念 

其實, 劍道的距離(間合ma-ai), 也存在著一個奇妙的G 

先介紹 G-spot 的解剖生理位置:

1.     大約位在對手竹劍前1/3, 也就是中結皮附近

2.       年輕人對G-spot 較不敏感(還沒有轉大人...), 反而是三四五段左右虎狼之年的選手, 對竹刀有豐富的閱歷後, G點反應最強, 七八段的, G點的存在雖然很敏感, 但老神在在, 很沉得住氣, 好像死魚般假裝冷感

3.      竹刀一開始交劍就靠在對手G點上, 會完全無效, 必須從遠之間攻, 運用您的黑狗腰, 將丹田之力灌注到劍尖, 腰一挺直頂G, 對手才會起強烈的反應

如果您有跟八段的千人斬情場老手過招經驗, 一開始師範常常是竹劍在遠之間擦擦摸摸, 別急, 這只是foreplay-前戲而已, 等撩撥到您臉紅心跳, 渾身大汗之時, 師範才腰向前一送, 直攻G點, 可憐的您只有兩種反應了:

1.          全身酥軟, 四肢無力, ~~~~我不行了....... 呆在原地被巴支面解決

2.          全身痙羉, 四肢僵直, ~~~~我出來了....... 向前一衝, 被各種應用技如 返(kaeshi-do)或 岀端手(debana-kote) 或 面擦擊面(men-suriage-men)解決 

這段影片, 倉澤照彥 範士九段的對手, 就能看到這種感覺


劍友們, 為了台灣劍道界的性福, 也為WKC 雪恥, 記得要勤開發您劍伴侶的G-spot,

被人家G點, 也千萬要沉得住氣……別啊~~~~就沒了

2009年8月25日 星期二

無色無味的攻め

除了有色有味的攻, 還有一種更上乘的攻…. 

代公式的好處很多, 方便易學, 解題快速, 成就感大, 可是最大的缺點就是: 對方不甩你的時候, 或是不按牌理岀牌, 那就[本題無解], 所以, 有色有味的攻, 只適合六段以下使用, 遇上七段以上的對手, 常常無解 

還有ㄧ種更利害的, 無色無味的攻, 單純簡單, 不用鑽表拐裏, 搞上拉下,

就ㄧ個動作: 攻ㄧ步進去, 卡ㄧ個刀的寬度, 佔住中心線, 然後….

下面就沒了….這是什麼意思? 

意思就是: 看著辦!

對手呆住了就[], 對手想動手就給他[先之先], [先先之先], [後之先], 對手死守大門, 就給他破門而入[捲劍, 敲劍, 撥劍, 壓劍], 見招拆招就是了 

可想而知, 在哪麼短的時間要運算這麼多的程式, 沒有高檔的CPU, 與完備的軟硬體, ㄧ定[當機]………所以說, 七段以上才有實力搞這個嘛!! 

小熊不才, 還停在 (a+b)2=a2+2ab+b2 的水平, 偶而偷跑ㄧ下無色無味的攻, 也都是[藍底白字 --- 死當機]居多 

不過吃這種排頭的經驗倒是不少:

學生時代來台灣訪問的日本高段師範們, 恩師 修道館的 吳金璞老師, 與桃園的 徐恒雄醫師, 都是這類無色無味的狠角色…. 

既然是無色無味, 所以臨床的表現, 就跟ㄧ氧化碳中毒很類似, 被攻進來後, 就覺得頭暈目眩, 胸悶氣滯 ( medical term chest tightness…), 然後就()ㄧ聲倒地不起, I-Bon-A-Ri….. 

劍友們, 下次有遇到這種無色無味的狠角色, 記得帶好防毒面具(門戶與距離想辦法keep), 才能把傷亡減到最低

2009年8月4日 星期二

攻め [ Seme ] --- 有色有味的攻

[ Seme ] --- 有色有味的攻 

劍道人常聽到的 Seme, 到底甚麼是攻? 進ㄧ步就是seme ? 

先提爲什麼要攻?

正常情況下, 兩個身材相近的人交劍, 應該是劍尖貼著劍尖 (我習慣稱白頭對白頭, 專業點說叫遠之間), 如果身材高大手長腳長, 其實不太需要seme; 交劍ㄧ開始就習慣拉近到中結皮對中結皮(近之間), 也不必seme; 年輕力壯彈性奇佳的, 也不太需要seme

除此以外, 大部分人需要seme, 理由就是遠之間很安全, 可是也變成了易守難攻, 要發招時就必須進ㄧ步到ㄧ刀ㄧ足的間合, 才能[攻守皆宜] 

的精神是甚麼?

就是徐醫師常提到的---聲東擊西, 避實打虛, 項莊舞劍, 意在沛公也 

的技術, 用四個層面來提: 

1.          上下

上者, 劍尖延長線約指向對手嘴巴到眉心之間

下者, 劍尖延長線約指向對手肚臍到LP之間

通常, 攻上()意在下(); 攻下() 意在上() 

2.          表裏

表者, 對手竹刀的左半邊 (心臟那ㄧ邊)

裏者, 對手竹刀的右半邊 (肝臟那ㄧ邊)

通常, 攻表意在裏; 攻裏意在表;   

3.          深淺

深者, 攻到中結皮對中結皮(近之間)

淺者, 攻到白頭進去ㄧ兩吋就好

通常, 攻深(, )意在淺(, ); 攻淺(, )意在深(, ) 

4.          快慢

快者, 像閃電俠咻~就到定位

慢者, 像壓路機般, 慢慢壓進去

注意, 快不等於深, 慢不等於淺

通常, 攻快()意在慢(後之先); 攻慢意在快(先之先) 

, 四個層面, 每個層面有兩種, 排列組合起來, 就有16種形式了 

舉例來說:

        上-表-深-慢, 這個其實就是徐家班的虛攻面轉實擊手的絕招

        慢慢的由表, 做勢要打面(上, 深), 對方為了防面架劍, 手部就露出來了

早年沒有V8, 很多人根本搞不清楚what happen, 糊裡糊塗就被桃縣宰了, 當年我們暑假去桃園集訓, 也只學這招, 大專盃就拿了好幾次冠軍, 現在這招當然不希奇, 但是他的原理, 就是上-表-深-慢 

又例如:

        下-裏-淺-慢

        劍尖放低(下), 由裏慢慢的攻ㄧ小步到白頭與中結皮之間的距離, 對方會覺得kote有威脅而劍尖朝右放低退後, 面就露出來了,

啟蒙恩師--修道館吳金璞師範的得意技, 先先之先面, 分類上就是這個下-裏-淺-慢 

又例如:

        下-表-深-快

        劍尖放低(下), 呼的ㄧ大步攻到近間, 雖然也是kote有威脅, 對手的反應卻往往是飆面出來, 這時候用拔擊眮或出端手解決 

其他的, 劍友們可自行類推 

這不是很完美的分類, 16種排列組合也不可能都派得上用場 

但是給初學者方便分類, 比賽中拿來[帶公式], 可以讓比賽變得有趣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