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9日 星期五

牛奶喝愈多,骨折率愈高

原文出處: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140589


小熊的觀點: 骨質疏鬆的關鍵, 不是鈣質攝取不足, 是骨頭無法阻止鈣質從骨頭中流失掉!


鈣質會流失的最大原因, 就是高動物性蛋白飲食!


牛奶非常營養, 但那是對小牛而言, 對人來說, 牛奶的鈣, 蛋白質, 飽和脂肪的量都是母奶的許多倍! 如果一定要吃的話, 每天5CC大概就是極限了


 


【文/摘自《救命飲食》/T.柯林.坎貝爾&湯馬斯.M.坎貝爾著/柿子文化出版】



小學老師有沒有告訴過你,若是沒有骨頭,你可能只是地上軟趴趴的一團東西?或者你也聽過那首關於人類骷髏的流行歌曲:「踝骨跟脛骨相連,脛骨跟膝蓋骨相連」。總之在你小時候,可能都聽過喝牛奶有助強健骨骼和牙齒的說法,因為我們都不想變成沒有骨頭的一團東西,而且很多名人都拍過宣揚牛奶益處的牛奶廣告,所以我們才喝牛奶──牛奶之於骨頭健康,就像蜜蜂之於蜂蜜。


平均每位美國人消耗的牛奶和乳製品都居全球之冠,照這樣看來,美國人的骨頭都應該非常強健才對囉?可惜,事實並非如此。最近一項研究顯示,50歲以上的美國女性,髖骨骨折的比例居全球前茅,而其他高比例的國家則在歐洲和南太平洋(澳洲和紐西蘭),這些國家的人喝的牛奶比美國人還多,那麼到底問題出在哪裡?


牛奶的迷思


「髖部骨折的超出率」通常可做為衡量骨質疏鬆症的一項可靠指標,這種骨頭疾病通常是因鈣質攝取不足所致,尤其常發生於過了更年期的婦女。因此,負責擬定健康政策的人士往往會建議民眾多攝取鈣質,而由於乳製品含有豐富鈣質,乳品業者無不極力支持因這項政策而做的相關努力。


某些地方顯然出了錯,因為這些攝取最多牛乳和乳製品的國家人口,不但骨折率最高,骨骼也最差。在一項報告中找到的可能解釋是,即使是不同國家的婦女,如果動物蛋白攝取愈多,骨折機率也愈高,兩者間具有強烈關聯。耶魯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1922年做出一份關於蛋白質攝取和骨折率的報告,資料來源是16個國家的三十四份獨立研究(散見於29種經過同行審查的刊物),而所有研究對象都是50歲以上的婦女,結果發現70%的骨折皆與攝取動物蛋白有關。


身體的酸性負荷


研究人員的解釋是,動物蛋白跟植物蛋白不一樣,會增加身體的酸性負荷,如此一來人體的血液和組織就會愈呈酸性。由於人體不喜歡酸性環境,就會開始反擊,利用鈣這種強效成分去中和酸性,但是鈣一定要取自身體某處,因此就從骨骼中取鈣。然而少了鈣質,骨骼漸形脆弱,就變得很容易骨折。


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有證據顯示動物蛋白會損害骨骼健康。舉例來說,最早在1880年代就有人提出動物蛋白會產生過量代謝酸,到了1920年即有文件佐證;此外,我們也知道動物蛋白比植物蛋白更會增加體內代謝酸負荷。


2000年,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系發表一項研究,一共集結33個國家87份關於動、植物蛋白攝取比例與骨折率之間的調查,結果發現若植物蛋白的攝取量愈高於動物蛋白,則愈不會出現骨折。


鈣太多不一定好


我們幾乎每天都被耳提面命,必須攝取乳製食品以補充骨骼強健所需的鈣質,而大量評論分析也警告大多數人並未擁有標準所需的鈣質,尤其是那些懷孕或是哺乳的婦女更是不足。但是鈣質的好處尚未得到證實,因為一項針對十個國家的研究顯示,鈣質攝取量愈高,骨折的比率也愈高,而非愈低。


馬克.海格斯戴(Mark Hegsted)是哈佛大學的資深教授,他從1950年代初期開始研究鈣的相關議題,海格斯戴教授相信長期過度攝取鈣質,有損身體控制鈣的攝取量,以及何時攝取鈣的能力。在健康的狀況下,人體會使用活性維生素D(即calcitriol)調節從食物中攝取的鈣量,以及應該分泌和分配到骨骼中的含量。


活性維生素D是一種荷爾蒙,如果體內需要較多鈣時,它就會提高鈣的吸收量,並且限制鈣的分泌。但如果長期攝取太多鈣質,體內可能就會失去調節活性維生素D的能力,而永久或暫時性地破壞鈣的吸收和分泌。若以這種方式破壞調節機制,就會造成更年期和更年期後的婦女出現骨質疏鬆。


綜觀上述發現,如果人類過度消耗動物蛋白和鈣質,則會增加骨質疏鬆的危險。不幸的是,乳製品是唯一一種富含這些營養物的食品。以前述關於鈣的研究證據做後盾,海格斯戴於1986年的論文指出:「……髖部骨折通常出現在乳製品消耗最普遍,而且鈣攝取量相當高的國家」。


三大原則預防骨質疏鬆


顯而易見的,乳品業宣傳乳製品有助於預防骨質疏鬆的建議,現在都遭到文獻研究的強烈質疑。那麼,我們該如何降低罹患骨質疏鬆症的風險呢?以下三點可以做為您的參考:


1、保持身體活動,多運動。做完運動後,你會覺得比較舒服,骨骼也會更強健。


2、攝取不同種類的全植物性食品,並且避免動物性食品,連乳製品都不要碰。豆類和菜葉蔬菜等植物性食品都含有大量的鈣質,只要能遠離精製碳水化合物,像是糖果、麵條和白麵包等,應該就不會有缺乏鈣質的情形出現了。


3、食鹽攝取量保持在最低限度。高度加工和包裝食品因為含有大量的鹽,請盡量避免,而部分研究顯示,一旦過量攝取食鹽,身體就會出問題。


2010年4月5日 星期一

戰爭的本質---殺戮


 


 


機密影帶外洩 證實路透記者被美軍誤殺


路透 更新日期:2010/04/06 13:14



(路透華盛頓5日電)一個推動揭露政府和企業貪腐秘密的組織今天公佈一捲美軍機密影帶,畫面中可以看見在2007年一次美軍攻擊行動中,阿帕契直升機殺害了十多名民眾,其中包括2名路透新聞記者。

這個叫做「維基解密」(WiKiLeaks)的組織在華府記者會上說,他們從軍方舉報人取得的美軍加密影帶,經過密碼破解之後,可以清楚看到2007年7月12日的軍事行動過程。

美國匿名的國防部官員證實該影帶和聲音都是真實的。

美軍中央司令部(U.S.Central Command)發言人特納少校(Shawn Turner)說,在這起事件發生之後,美軍就很快進行調查,發現當時美軍並不清楚有新聞記者在現場,他們以為對付的是武裝叛亂份子。

特納說:「我們很遺憾讓無辜生命犧牲,但是這起事件很快就進行調查,從未企圖掩蓋這起意外的任何方面。」

這是7年伊拉克戰爭中,首度讓血淋淋事件公佈在世人面前。影帶中可以看見直升機瞄準具,和兩名飛行員之間的對話。

影帶從空中鳥瞰一群男子在巴格達附近的廣場行動。飛行員認定其中某些人全副武裝。

維基解密說,這些人當中包括22歲的路透攝影記者諾爾-艾爾丁(Namir Noor-Eldeen)和他的助理(兼司機),40歲的查馬哈(Saeed Chmagh)。

維基解密發言人亞桑傑(Julian Assange)對華府的全國記者俱樂部(National Press Club)說,在廣場角落被槍擊的大約有9個人。

其中2人被維基解密認出來是路透的新聞記者,但是美軍飛行員把他們的攝影機誤認為武器。軍方發言人特納說,在這次行動中,直升機誤把一架攝影機當作是火箭榴彈(rocket-propelled grenade)的發射器。

因此阿帕契直升機對這一小群人開火,7人死亡,其他人受傷。幾分鐘之後,一輛廂型車抵達,協助救助傷患,美軍飛行員開始認為這輛車是叛軍開來蒐集武器並協助受傷的叛軍逃脫。

於是阿帕契直升機要求軍方同意不要等待,立即攻擊這輛廂型車。

其中一個聲音是:「拜託,讓我們開槍吧!」

飛行員取得授權,同意對廂型車開火,顯然又殺死車內和車子附近的一些人。

車子裡的2名受傷小孩後來被抵達現場的美軍地面部隊疏散,當時這架阿帕契直升機還在上空盤旋。

其中一名美軍飛行員說:「這個嘛,把小孩帶到戰場來是他們的錯。」

2010年3月22日 星期一

一代宗師 黃共芳 老師之基本資料及學生譜系表

這裡有 黃共芳 師範的介紹, 裡面也提到了許多劍道界的歷史與人物, 值得關心台灣劍道的劍友們瀏覽, 特此推薦


PS:


1.原來 吳建文老師 跟 蔡國柱 老師都是 黃老師的學生啊, 難怪, 好強啊....


2.第一張照片很有趣, 相片上有年輕時候的林正雄老師哦, 大家可以猜猜看是哪一位? ( 提示: 要往帥氣, 古意的方向找 )


謝謝 真理劍友會的老師們提供寶貴的資料與照片


 


 


2010年3月16日 星期二

2010亞洲裁判講習記事-3

這次講習藤原老師所強調的內容, 也是徐醫師平日常常強調的重點, 小熊不敢藏私, 條列整理後公佈給劍友們參考指教, 如有記錯之處, 也請大家提醒 


 


1.      只要是有效打擊, 即使是秒殺 (就是 hachime – 碰 - 一本!)也應該要採


2.      打中部位不要馬上舉旗, 要等斬切, 送足, 殘心都完成再舉旗, 如果舉太快, 後面覺得這支不充分要取消, 手放下即可, 不必雙手搖旗子


3.      有效打擊的標準要一致 ( 例如男生對女生, 大人對小孩 )


4.      最後一秒的有效打擊, 如果三位裁判見解不一致, 主審要合議再下判決 ( 爭取背書, 避免糾紛 )


5.      摺りあげ技難度高, 裁判要會看,敢採才行


6.      打中部位的聲音可以當參考, 但一切還是要眼見為憑


7.      要注意刀向,刃筋的問題, (特別是kote waza)


8.      胴如果打擊機會, 部位都OK, 單手抽刀過身, 仍然是有效打擊 (選手權裡內村, 古澤等選手就有這樣打)


9.      退擊面只要是有斬切入肉, 殘心確實, 縱使是打小動作的men仍然是有效打擊 (石田利也的絕技就是這樣嘛)


10. [合議]三位裁判都可發動,時間要短, 不要三個人廢話連篇, 取得共識後, 由主審代表舉旗宣告即可,雙方選手則是站著收劍, 退開蹲下, 不懂的選手主審要口頭指導一下


11. [分 wakare]須雙方膠著狀態20sec才喊, 只有主審能喊,萬一喊的瞬間, 雙方選手卻打擊退開, 主審不可以放任比賽繼續, 要喊[止め yame]從新開始


12. 選手喊停, 主審應詢問其原因, 如果是受傷, 3~5分鐘仍無法出賽, 就要判棄權


13. 棄權是0:2輸, 但如果之前有先贏一支, 是1:2輸


14. 盡可能紅白色確認後再舉棋, 以免糾紛


15. 有效打擊, 主審不要(或取紅),兩位副審取白,主審不可硬坳, 應該舉白旗宣告成立


16. 隔壁比賽鈴聲干擾, 造成雙方選手發呆, 主審要視情況喊yame, 但如果只是一人發呆被打中, 要算有效打擊


17. 主審如果判錯了( 例如1:1以為0:2, 就喊勝負已分Shoubu Ari ), 副審要提醒


18. 任一審喊yame時, 比賽即進入中止狀態, 如果正好發生有效打擊, 雖然另兩位裁判舉旗認可, 還是不能算一本!


19. 交鍔時手碰到對方竹刀, 不要馬上判反則,要看[意圖]決定, 無意間碰到的不要算, 在那邊路來路去的才算犯規


20. 選手掉劍或倒地, 不要馬上喊yame, 應該等one breath的時間(約 2 sec), 讓另一方有機會追殺一擊


21. 裁判走位要有美感 ( 藤原老師還特別抓了一下他自己的頭髮向上提, 有聽過徐總的課, 或看過松本敏夫範士九段的劍理詳述一書, 就明白這個動作的意思啦)


22. [場外]是自己跑出去, 或是被暴力推出, 主審的判決要明確果決, 判暴力要先合議再下判, 以免糾紛 ( 區運的糾紛很多由此而來 )


23. 退擊技, 要等打的選手退到交劍距離以外, 才算完整的一擊, 這時候才能舉旗表態, 盡量避免[啪]一聲就舉旗, 然後對方黏上來瞎纏濫打後又放下取消, 易生糾紛


24. 上段 vs 中段時, 兩位副審要靠近一點, 即與主審連線所形成的角度要小些, 如此kote 與 刺才看得清楚


25. 互相跳面, 因為同時往前, 容易有打擊點太深的錯覺, 因此不要輕易用[太深]這個理由就不採這種面, 但如果是原地打或退擊, 太深是可以不採的


26. 斜切對手劍,平行進去的面, 是高級技,要會判, 注意點是刀向, 斬切, 身形有無崩解


27. 敬禮蹲踞時, 不要揮旗子趕羊叫選手往前相靠近, 要把旗子收到右手後, 用左手示意


28. 上段打手拔擊面 (kote-nugi-men), 如果只是原地(手動腳沒動)打中, 沒往前也沒往後跑, 不要輕易給分, 但是高段者的原地立切( 腳騰空一躍,再向下氣劍體一致碰一聲, 像居合道啦)要看得出來, 應該要給分


29. kote 機會抓得好, 但是斬切不確實, 可以不採


30. 前面打了好幾支60-70分沒被採, 後面如果打中一支80分的可以給有效打擊, 但是關鍵場合 ( 冠軍賽, 延長賽等 )最好90分以上才給, 而且標準要一致, 以免糾紛


31. 面擊中了, 對方劍刺住, 但往前衝時對方劍滑開了, 還是可以算有效一本


32. 左勾拳的退擊, 是高級技, 應該要給分, 但是只出拳不出劍, 如果是連續累犯, 可以判犯規


33. 一人舉紅, 另一人舉白, 主審就應該合議 ( 問一下第三者意見 )


34. 胴技, 一定要一上一下( 指被打的人舉劍向上防面, 打的人揮劍向下 )才合劍理, 才能算有效打擊, 不可只聽聲音就舉旗


35. 掉劍者撿劍時, 注意選手正確的撿劍法, ( 要左膝先著地跪下來, 用左手撿, 取能隨時拔刀再戰之精神也 )


2010年3月15日 星期一

劍道裁判的原則


何為劍道裁判的原則? 簡單來說, 就四個字: 防弊興利 

防弊者, 維持比賽的公正性也; 就像監考老師的角色 

興利者, 提昇比賽的水準也; 就像授課老師的角色 

進一步探討, 比賽的目標就是要贏, 要能贏得乾淨贏得漂亮, 才是既公正又高水準的比賽, 因此, 身為裁判員, 務必牢記: 我所下的這個判決, 能否秉持這個原則 

舉例來說, 甲乙兩隊, 打到主將戰, 甲方2:1領先(但是支數2:2 平手), 這時候裁判就應該心裡要有底: 甲方很可能會採取拖平戰術了… 

如果甲方選手歪頭扭腰, 像個麻署一樣死黏著對方, 裁判確視若無睹, 任由甲選手惡意拖平, 如此對乙隊既不公平, 也讓比賽水準盡失, 這就是沒有防弊興利了, 因此, 應該要判甲方反則.... 

但是, 如果甲選手採取的是高明的[堅壁清野]戰術, 嚴守門戶, 出劍支數務求領先, 交鍔時強力積極不燥進, 當裁判的就應該要看懂甲方的水準, 切莫自以為是的判甲方拖延犯規, 這樣就對甲隊不公平了 

又例如, 毫無名氣的A選手對上老國手B, 一開賽, B就打出端kote, 卻沒想到A打 小手刷り上げ面 (kote- suriage- men)的高級技秒殺B! 常見的結果是, 三個裁判沒人敢要A的面, 更瞎的還會舉B的kote! 

這種判決, 既對A不公正, 更會扼殺劍道水準的提昇! 比賽不是有句老話嗎:[ 別打太高級的waza, 裁判看謨啦….]

這個現像在2010FIK裁判講習就真的有發生了(三個裁判沒人要A的面),

藤原老師當場喊卡, 現場做民調: 都不採的一半以上學員舉手, kote 的約1/3, 採面的連我在內只有1/6不到10, 結果藤原老師當場解說示範, 也問AB兩選手, 的確是小手摺りあげ面得分! 

有笑話說, 監考老師最好找作弊大王來當, 一定沒人能作弊, 可是裁判更難當, 不是只有光會抓作弊, 還要學問夠, 懂得各種劍理, 招式, 戰術….才能擔任好這個神聖的職務

2010年3月10日 星期三

2010亞洲裁判講習記事-2



感謝 Sam 劍友提供給我的相片


前排左邊的就是藤原老師

值得一提的是, 日本來的師範們, 除了松永, 奧島老師德高望重, 香田老師時間未到( 八段得滿六年 ), 其他藤原, 西川, 寺崎, 松田老師, 都是今年八段戰的受邀選手哦



2010年3月9日 星期二

2010亞洲裁判講習記事-1

2/27~28 兩天, FIK與中華劍協在台大體育館舉辦了2010亞洲裁判講習, 由FIK副會長 松永政美(範八)領頭, 帶著講師兩位奧島快男(京都, 範八), 藤原崇郎 (廣島, 範八)臨場指導


 


學員則包含亞洲各國, 日本就來了四位八段老師, 一樣乖乖地聽訓兩天 他們是: 寺崎邦朗 (佐賀, 大學教授, 教八), 西川清紀( 警視廳, 教八 ), 松田勇人 ( 奈良, 高校教員, 教八), 香田郡秀 ( 茨城, 筑波大 )


 


韓國同樣來了將近10名七八段師範, 香港, 澳門, 紐西蘭也是高手盡出!


 


國內也是, 八段的劉家安會長, 吳重山會長, 謝國鎮老師, 七段的劉世堅老師, 吳建文館長, 陳炳麟老師, 魏芳彬館長, 何明華館長, 顏坤煌館長, 蔡志猛老師, 彭福興館長, 黃大民館長….等都是學員, 黃玉帛老師與林正雄老師也現場壓陣指導, 五六段的學員就更多了, 可說是一場盛大的聚會


 


 


時間非常準時在9AM開始, 松永副會長簡單的致辭後, 就馬上分成兩個場地,


七八段學員這組, 由德高望重的奧島師範擔任講師, 五六段這組, 則由風趣幽默的藤原師範講解


 


上課方式很實際, 學員們三個一組, 輪流擔任主, 副審, model則由國體, 北體, 士商 竹苗, 修道館等年輕好手們在場上比賽, 學員們就會一組組從裁判的輪替, 交接, 走位開始, 比賽中的有效打擊認定, 各種違規狀況的處理, 藤原講師都會隨時喊停, 當場考問所有學員的意見, 然後再公佈答案, 並且詳細示範說明原因!


譬如, 一方打面一方打手, 看起來都是70分上下, 藤原老師就會喊卡, 先問三位裁判判甚麼, 然後問現場學員, 判men的舉手, 判kote的舉手, 都不要的舉手, 看不懂的舉手…, 然後老師會詳細解說, 爲甚麼這樣那樣等等, 然後還會問兩位選手: [ 面有中嗎? Kote 你覺得有打到嗎? ]


 


很幸運的, 平常能接受徐醫師與桃縣眾多老師們的薰陶, 這些觀念,與這種教法其實徐總都常常做,所以大部份的問題我都還算沒有答錯, 也算是好好的復習了徐總平日的耳題面命….


 


中午協會也提供了美味的便當 ( 還有蔬食的耶 ), 下午繼續分組實習, 4PM開始, 還有合同稽古, 平常只能在DVD上看到的日本老師, 現在可以交劍知愛, 也是讓大家回憶無窮….


 


2/28上午, 一樣是分組實習, 不過因為時間有限, 以七八段與外國的貴賓們優先, 12點一樣有30分鐘的合同稽古, 就結束了難忘的講習了.


 


總結來說, 是一場成功的講習會, 場地的規畫, 時間的控制, 講師的深度, 都令學員們印象很不錯,


 


一定要雞蛋裏挑骨頭的話, 如果能發一本印有(2010亞洲裁判講習)的筆記本或原子筆, 讓學員們做個紀念, 禮輕情重, 該有多好啊! 那…扣一分好了, 這個講習有99分了, 給協會拍拍手, 謝謝老師們籌備規劃的辛苦


 


也期待協會能多舉辦類似的講習會, 甚至可以沿用此模式, 在各縣市舉辦B,C級講習,(當然, 要有藤原老師的解說水準才好)


如此,


一來可以提高國內的劍道水平!


 


二來能逐步統一國內對有效打擊的見解!


 


三來更可促進各地山頭的交流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