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2日 星期一

劍道的比賽 - 4

也許可以考慮另一種比賽制度:


時間五分鐘或10分鐘都可以


不限支數, 各自統計得分支數, 例如A對B, 如果A 時間內打中M.M.K.D.M.Ts, 則A得六分, B打中D.D.K, 則B得三分


個人賽就算總得分, 團體賽就五個人的得分加起來比


 


這種制度, 唯一的好處就是增加選手的主攻性, 提高比賽的精彩度


NBA 好看, 就是因為商業化, 防守上顯少用緊迫釘人, 鼓勵強力攻擊, 得分上>100很正常


 


缺點是:


1.團體賽以後不能用犧牲打了[ 指排序上用最弱的去對最強的, 想辦法只輸一支的方法], 會被打到爆


2.個人選拔賽[如 國手], 分組取一的話, 最肉的那位, 大家一定會拼命從他身上進補, 如果小熊抽到跟張中陽, 朱建維, 劉有元同一組, 他們晉級的關鍵就可能是我啦, 不是我被打死, 就是我放水, 讓其中一人打爆我順利晉級, 所以分組選拔此制度不可行


3.團體賽萬一有人棄權, 怎麼算? 0:3? 0:5? 還是0:10?,  如果是0:3, 那我對上宮崎時, 乾脆一開始5秒就佯傷棄權, 搞不好還更划算哩


 


其實, 最適合這種制度的是一些無關痛癢的親善試合, 例如, 道館訪問後的分隊比賽, 或是校友OB會的分隊聯誼, 實力差很多的, 也能好好玩5分鐘, 旗鼓相當的, 也不會怕輸, 在那邊搓麻將,


大家都能放心大顯身手, 賓主盡歡


2009年6月15日 星期一

劍道的比賽-3

五分鐘三本勝負, 應該是最常用的比賽模式吧, 但是它有一個很嚴重的缺點: 篩選不出好壞選手, 而且比賽精彩度大大降低! 

譬如說: 選手權大賽, 大概三段到七段都會混在一起比, 如果是三段的A先打中了七段的B一支, 然後時間還有三分鐘, 經驗法則這時候大概可以不必看了, A一定死拖活拖, 撐到時間結束1:0勝, 能打到選手權了, 這種[合法的拖延]誰不會做? 還能做到對手打不到, 裁判抓不到, 規則用不到, 反正贏都贏了, 頂多是隔天報紙, 看到八九段的劍道大老放炮痛罵, 丟臉不丟盃, 安啦! 

劍友們有興趣可以去找1991年, 宮崎正裕先生達成史上初次連壩後, 劍道界大老們的評論, [劍道時代]雜誌就有大篇幅的放炮文章, 一位不願意具名的大老甚至這麼說: [ 簡直是選手權史上最沒水準的一次比賽! ] 

但又怎樣? 宮崎先生共拿了六次天皇杯耶, 第10回WKC冠亞軍之爭, 要不是擔任副將的他2:0扳回劣勢, 日本早就再見了, 今年八段, 人家不也是一次pass 嗎? 還是老話一句: 成王敗寇 啦 

全劍連也有想辦法改進, 譬如 [ 分れ], 時間一到就拉開,  警察選手權大會更狠, 近身五秒不出手, 雙方各判犯規一次, 看你敢不敢搓麻將?

當年還流行[判定]制哩, 時間到不延長, 三個裁判旗子一舉, 一翻兩眼瞪, 在台灣, 全運會你敢拿來[判定], 搞不好椅子都飛進來了

2006年新規定, 前八強賽以上, 一律改為10分鐘, 東西對抗和八段戰, 乾脆全部10分鐘, 看你多會拖? 拖2分鐘不難, 拖2+5=7分鐘總不容易吧? 再說拖七分鐘1:0贏, 將來拿甚麼臉在江湖上走跳? 

也多虧新制, 今年八段戰, 準決勝古川才能逆轉勝大城戶, 但決勝時也逆轉負輸給濱崎師範, 比賽精彩度可提高多了

修正比賽制度, 也會影響劍道的發展呢!



劍道的比賽-2

比賽真的那麼不好嗎? 那也未必

昔日的武士, 也有更嚴苛的比賽啊:

例如[御前試合], 贏的變成[御流儀], 世襲享有俸祿, 輸的解甲歸田, 回家吃自己, 這可比咱們中上杯拼保送嚴吧

或是藩主派遣[出任務], 白刀子進紅刀子出, 誰管你有沒有氣劍體一致, 刀子迴到了就是一塊肉!

比賽對現代劍道好處可多了, 例如:

1. 提高學習興趣: 如果每間學校社團或道館, 都仿傚國士館大學, 第一年只能練切返, 第二年全部衝擊, 第三年才能地稽古, 看著吧, 三個星期就倒社倒店啦, 所以說, 還是要順應潮流, 定期讓學生happy 一下

2. 驗證學習成效: 就好像考試一樣, 能看出那裡還有不足, 做為檢討改進之用, 有時候比一場, 勝過老師平日唸一年

3. 增加劍道人口: 一比賽往往全家動員, 有時連媒體也會報導, 能見度一高, 學的人自然會增加, 若有明星選手出現, 更有推波助瀾之效, 日本劍道人口的頂點, 就是昭和中期, 千葉仁, 川添哲夫, 根本道世, 堀部あけみ...等這些super star 的吸睛效果, 後來的[平成の戰神]宮崎正裕與[日本の城牆]石田利也, 更是把連跌了20年的劍道人口拉好幾把

4. 改善協會財務: 早期辦比賽賠錢的多, 現在大家都懂辦比賽的know how, 多找些理由來辦比賽, 學生, 家長開心, 協會也能多些進賬, 不無小補

比較要緊的是, 當老師的, 有責任帶領學生, 在比賽成績與劍道實力之間, 取得一個平衡點, 這樣學生的劍道之路才能走得長長久久

不必在意比賽的結果, 那只是你當時在那堆人之中劍道實力排名的一個[相對位置]而已

但要非常留意比賽的過程, 回去要好好反省當時每分每秒的動作與心態, 因為那是你劍道實力的[絕對位置]

2009年6月9日 星期二

劍道的比賽-1

比賽, 會危害劍道的發展, 就像聯考, 會影響學生的學習, 一直是很多劍道家關心的議題


 


昭和初年, 宮內省主馬頭 西園寺八郎 為了要慶祝昭和天皇登基, 決定廣邀天下武林高手, 舉辦 [ 天覽試合 ]


 


當時大日本武德會本部主任教授 內藤高治師範, 直言反對舉辦, 理由很簡單: 劍道應該是品行, 人格, 武德的教育, 辦這種勝負如此一分高下的比賽, 只會讓習武之人拘泥於輸贏, 光追求名聲, 技巧, 而忘掉武德的修持


 


西園寺八郎抬出天皇來: [ 這是勅命, 你能違抗嗎? ], 就這樣, 有了第一回的天覽試合,  回京都的火車上, 內藤師範留下了這句話:


[これで日本劍道わつた]


 


當然, 日本的劍道並沒有因此滅亡, 天覽試合後來還辦了三次, 戰後的天皇杯(選手權), WKC….., 更將劍道從日本帶向全世界, 有心人士也很努力把劍道, 能否向柔道, 跆拳一般, 送入奧林匹克之門


 


但是, 我們現在的劍道, 是否還是 內藤高治, 高野佐三郎, 持田聖二 這些武道家們心中那個 [劍道] ?


2009年6月1日 星期一

清明上河圖

劍道其實有些方面還蠻像集郵/拼圖的, 小時候有一套珍貴的[清明上河圖], 大家都想盡方法來搜集, 看能否湊足全套


劍道的清明上河圖可以比喻如此:



1.  遠之間, 大約是自己劍帽白頭交著對方白頭的距離, 除非是用[單手橫面]八下去, 不然都算是安全距離, 只能隔空叫陣 

2.   , 指白頭稍稍進入一吋而已的距離, 弄得好的話, 對方常常會[早洩], 忍不住就跳出來了, 就很輕鬆解決掉, 很多老爺子都是如此拐年輕人的 

3.   一刀一足間, 指白頭觸及對手中結皮的距離, 算是標準的攻擊發起線 

4.   近之間, 指自己自己中結皮觸及對手中結皮的距離, 算是入虎穴了, 這個距離, 誰道行低誰先死 

5.    近間, 4的不同在於, 腳不必動, 左拳一推就能刺到對方的身體, 

6.     交鍔, 所謂的進貼身也

六個距離, 都有它能做的, 不能做的, 與不應該做的構型與招式, 就像清明上河圖一樣, 順序不能錯, 內容也不可亂, 不然亂了套就不能看不好看,  所謂的[劍理], 就是這樣

劍道的修練, 好像在拼圖一樣, 一輩子慢慢把全套的清明上河圖拼齊全 

劍道的試合, 就是別讓人看出你的缺門[當然, 你得先知道自己少那一張], 對方少的那一張, 就卯起來給他k下去, 這樣而已
 
好的老師, 會給你完整的概念, 讓你以後[集郵]的時候, 知道哪一張要放在哪裡, 也讓你少掉很多冤枉路, 不會花大錢換到一張[北迴鐵路].....

超一流的武道家, 每張郵票都搜集的完美無暇

每個距離該做的事都清清楚楚, 而且熟練到反射動作, 分毫不差, 不過這大概只有 內藤高治 門奈正 高野佐三郎 這些戰前的專門家才辦得到 

一流的劍道家, 每張郵票也都搜集到了, 不過有些有點小破損漏齒缺角, 每個距離該做的事也都清清楚楚, 不過或許某些招式, 教學可以, 但無法作為比賽中的必殺技, 但是他知道完美版的長相, 也不停的追尋完美的小全張 

二流的劍道人, 搜集好幾張了[但都坑坑疤疤的 ], 不過還好幾張連摸都沒摸過, 所以缺門的那幾張只好先拿[駿馬圖], [皮卡丘] 充數 

還沒入流的, 連長相, 順序, 內容都不知道, 拿給他看, 他也當[國旗郵票]處理, 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2009年5月19日 星期二

2009 八段戰決勝

警視廳的 濱崎 滿 師範  對上 北海道的 古川 和男 師範 [ from 全劍連youtube ]

古川師範 katsugi waza 扛劍技用得太頻繁了, 準決勝時就因此被 大城戶 功 師範打中手部

katsugi waza 好處是出奇不意, 對方往往會中計, 但是一直用, 自己先處在不利的間合, 門戶又全開, 往往會變成自殺功擊

濱崎師範一開始也是被拐了一枝, 但之後冷靜下來, 抓住門戶馬上搶回一枝面, 之後更是連發好幾枝面, 完全壓制住古川





2009年5月11日 星期一

劍道的暴力

劍道在早年戰國時代, 是武人要晉身貴族的最快方法, 靠著武力統一天下, 本質上是殺人的工具

德川家康平定天下後, 為了防止再有動亂, 對外採行鎖國政策, 對內大興儒學, 把武士道的精神層面題提升到忠君愛國, 加上300年的安定, 劍道的暴力層面略有減少

明治維新後, 廢刀令的實施, 加上西南戰爭的影響, 劍道表面上看來, 好像完全跟暴力無關了, 可惜, 19世紀末期, 帝國主義的興起, 日俄戰爭的戰勝國--日本, 也坐上了這個弱肉強食的大圓桌, 雖然是槍炮時代, 劍道的精神層面, 卻淪落為軍國主義的幫凶, 此時是劍道的精神暴力的最高點

太平洋戰爭結束後, 麥克阿瑟的佔領軍GHQ認定, 劍道是軍國主義的鼓吹元兇, 下令解散武德會, 相關人等B-C 級戰犯伺候, 一直到1953年, 劍道才重新包裝, 以人格教育[ 人間形成 ]為中心, 再度上市迄今

然而, 劍道真的脫離了暴力了嗎?

1990中期, 國士館大學發生了四年級的學長凌虐一年級學弟致死的刑事案件, 一時嘩然, 國士館劍道部差點被處份終身禁賽, 大家才開始正式劍道界不願意面對的真相---暴力

2000後, 還是發生了另一件憾事: 熊本縣警師範主席 山田博德八段, 其公子24歲時, 因為在縣警的劍道特練隊無法忍受同遼與上級的精神肉體虐待, 上吊自殺, 山田師範悲憤之下, 控告日本政府提出國家賠償要求, 且聲明退出劍道界...

不懂裝懂, 惱羞成怒, 假訓練之名, 行報復虐待之實, 不正是肉體暴力的典型嗎?

壟斷派閥, 把持升段, 操弄裁判, 吃吃喝喝藉酒裝瘋, 恐怕也難脫精神暴力的嫌疑

劍道, 要達成[人間形成] 的目標, 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