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道其實有些方面還蠻像集郵/拼圖的, 小時候有一套珍貴的[清明上河圖], 大家都想盡方法來搜集, 看能否湊足全套
劍道的清明上河圖可以比喻如此:
1. 遠之間, 大約是自己劍帽白頭交著對方白頭的距離, 除非是用[單手橫面]八下去, 不然都算是安全距離, 只能隔空叫陣
2. 攻め間, 指白頭稍稍進入一吋而已的距離, 弄得好的話, 對方常常會[早洩], 忍不住就跳出來了, 就很輕鬆解決掉, 很多老爺子都是如此拐年輕人的
3. 一刀一足間, 指白頭觸及對手中結皮的距離, 算是標準的攻擊發起線
4. 近之間, 指自己自己中結皮觸及對手中結皮的距離, 算是入虎穴了, 這個距離, 誰道行低誰先死
5. 近間, 跟4的不同在於, 腳不必動, 左拳一推就能刺到對方的身體,
6. 交鍔, 所謂的進貼身也
六個距離, 都有它能做的, 不能做的, 與不應該做的構型與招式, 就像清明上河圖一樣, 順序不能錯, 內容也不可亂, 不然亂了套就不能看不好看, 所謂的[劍理], 就是這樣
劍道的修練, 好像在拼圖一樣, 一輩子慢慢把全套的清明上河圖拼齊全
劍道的試合, 就是別讓人看出你的缺門[當然, 你得先知道自己少那一張], 對方少的那一張, 就卯起來給他k下去, 這樣而已
好的老師, 會給你完整的概念, 讓你以後[集郵]的時候, 知道哪一張要放在哪裡, 也讓你少掉很多冤枉路, 不會花大錢換到一張[北迴鐵路].....
超一流的武道家, 每張郵票都搜集的完美無暇
每個距離該做的事都清清楚楚, 而且熟練到反射動作, 分毫不差, 不過這大概只有 內藤高治 門奈正 高野佐三郎 這些戰前的專門家才辦得到
一流的劍道家, 每張郵票也都搜集到了, 不過有些有點小破損漏齒缺角, 每個距離該做的事也都清清楚楚, 不過或許某些招式, 教學可以, 但無法作為比賽中的必殺技, 但是他知道完美版的長相, 也不停的追尋完美的小全張
二流的劍道人, 搜集好幾張了[但都坑坑疤疤的 ], 不過還好幾張連摸都沒摸過, 所以缺門的那幾張只好先拿[駿馬圖], [皮卡丘] 充數
還沒入流的, 連長相, 順序, 內容都不知道, 拿給他看, 他也當[國旗郵票]處理, 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比賽有時會看到: 七段的高手, 0:1 輸給五段的若手
回覆刪除其實, 這個常常是七段的輸給五段背後的高人啦,
五段的人, 上場前八段的老師先來個[勤前教育, 考前洩題], 自己的罩門, 場上遮得密不通風, 時間快到時, 瞄準七段的罩門一捅, 一鞠躬謝謝, 再見
10多年前, 桃園縣徐家班二十連霸的黃金時代, 徐醫師就有說過:[台灣劍道圈檯面上的就是那些選手, 每個縣市每個主力的得意技, 武功罩門, 新學的招式, 新冒出頭的選手, 在各個大小比賽時, 我的雷達電眼都會不斷的掃描進來, 再分析研判, 儲存在我的金頭腦裡面, 以後比賽前, 只要耳提面命一番, 對方可說是還沒比就先輸一半了....]
覺得不公平嗎? 別這樣好天真好傻, 再說一個事:
2006 wkc, 我們有位打得很棒的老師級選手[ 真的棒, 起碼腳步與距離感我認為比那位日本選手優秀], 對上全日本選手權級的選手, 雙方你來我往, 誰也討不到便宜, 比賽當然是陷入膠著了
凍抹條了, 這位日本選手眼神只好向台下發出求救訊號, 只見到場邊某位八段日本師範比了一個手勢, 夭壽, 這招不正好是我們台灣選手某一個小罩門的剋招嗎?
我還想說, 不會那麼衰吧, 希望阿本阿看不懂,
可惜, 30秒後, 阿本阿真的就用出來了, 還馬上得分哩, 0:1 , 就這樣輸給日本八段了.....
要當個一流教練, 就得有這種隔空灌頂的本事, 瞄幾眼, 缺那一張, 破那個角, 就得下個結論, 不然金牌可能就飛了